名稱:2024年常州經開區“智改數轉網聯”線下診斷服務項目
服務范圍:為進一步推動經開區企業完成云、大、物、移、智、鏈與制造業的深度融合,實現企業的數智升級、精益生產,成交供應商對相關“智改數轉網聯”診斷服務機構為企業提供場景級診斷服務,協助企業進行“科學規范、因企制宜、分步漸進”的數字化轉型頂層設計。
服務要求:
(一)診斷服務要求
1.線上診斷
成交供應商應按照成交內容聯系企業,了解企業現狀,收集企業相關信息,于11月底前登錄省診斷服務平臺,根據所獲得的企業信息,指導在省診斷服務平臺(https://www.eqiyun.cn/serviceLogin)進行注冊,填寫基本信息,幫助企業開展自評估(兩化融合自評估、智能制造成熟度自評估、數據管理能力成熟度自評估、數字化轉型水平自評估、中小企業數字化水平自評估,至少選擇一種,可多選)。并根據《江蘇省制造業智改數轉網聯典型場景參考指引》對約定的線上數字化單項應用診斷企業進行“環節和場景挖掘測評”,生成系統診斷報告,完成線上診斷。其中車間類、工廠類線上評估等級達到二級。
2.線下診斷
成交供應商應深入被服務企業開展場景級診斷服務,具體包括:
(1)預調研:診斷服務機構在診斷前應聯系企業,收集企業相關信息并制定調研提綱進行預調研,在了解企業的意見需求后,利用先進的智能制造理念和技術評估手段幫助企業梳理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存在的不足和問題,明確診斷方向和內容并為企業配置相關方向專家。
(2)服務時間與內容:赴企業進行線下診斷(工廠級)次數應不少于8次、進行線下診斷(車間級)次數應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3小時,診斷間隔時間不超過30個工作日。現場服務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情況調研、主題培訓、訪談交流、技術診斷、方案溝通等。
(3)診斷成員:現場診斷時,供應商項目組成員應與現場診斷人員保持一致。供應商項目組中的組長應為實踐經驗豐富,組內診斷成員數量不少于5人,重點幫助企業解決生產運營過程中遇到的技術、管理等難題。化工行業須嚴格按照本質安全、節能環保與運維保障等標準規范體系進行。
(4)提供方案:重點從企業智能裝備應用、設備互聯互通、生產過程實時調度、產品信息追溯、生產環境和資源能源消耗監控、智能物流倉儲等方面,為企業提供可實操的解決方案,加速推進企業智能化改造與數字化轉型。
(5)主題培訓:成交供應商應為企業提供2次“智改數轉網聯”相關主題培訓每次不低于2小時。培訓內容應結合被診斷企業的行業特點、改造方向等,提供差異化培訓服務,以提升企業對數智升級的認知,強化診斷方案落地實施。
(6)情況匯報:診斷服務機構應向被診斷企業負責人提供不少于2次的情況匯報,匯報內容包括現場診斷的情況、數字化轉型方案與報告詳解等。
(7)進度上傳:成交供應商應每周向區經發局、監理方(由市級工信部門委托)匯報診斷項目進度和工作成效,將每次赴企診斷的考勤情況上傳至市級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診斷服務平臺。
(8)診斷回訪:診斷服務完成后,向被診斷企業提供回訪服務,跟蹤診斷方案落地情況和實施效果。
(二)線下診斷報告要求
成交供應商應結合被診斷企業情況編寫“智改數轉網聯”線下診斷報告,診斷報告不低于1萬字,內容至少應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1.企業基本情況。企業基本情況包括不限于所屬行業領域、企業規模、主導產品及市場占有率、工藝流程、技術創新、網絡建設等情況。
2.數智水平現狀評估。運用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兩化融合評估規范、DCMM等相關評估技術方法,對企業智能化、數字化水平進行評估,通過對照所投標段集群的行業數字化轉型整體情況,判斷企業所處位置,并給出企業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相關評估結果。
3.數智化短板分析。通過深入企業工廠、車間、產線、工位等一線,了解掌握企業研發、生產、運營、管理、服務等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對標部、省在兩化融合、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試點示范、智能工廠、工業互聯網標桿工廠、星級上云企業、5G全連接工廠及工業互聯網平臺安全防護能力等相關標準,找準關鍵指標差距。
4.行業標桿對標。成交供應商應為被診斷企業至少提供1個可對標的同行業國內數字化轉型標桿案例,為企業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打開視野,明晰思路。
5.數智提升解決方案。針對企業工廠、車間、場景的現狀和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重點從車間設備互聯互通、生產過程實時調度、物料配送、產品信息可追溯、車間環境和資源能源消耗智能監控、設計開發與生產聯動協同、售后服務智能化、安全防護能力提升等方面,為企業制定有針對性的數字化轉型整體方案。
6.軟硬件供應商推薦。根據數字化智能化改造解決方案,向被診斷企業推薦不少于3個提升方向或6個相關領域的設備供應商、軟件供應商、系統集成商等(可在省服務資源池平臺查閱相關服務商,也可自行推薦),加快診改聯動。推薦的供應商需考慮信息技術(IT)、通信技術(CT)、運營技術(OT)、數據技術(DT)領域相關的網絡、數據、工控等安全風險因素。
7.診斷報告附件。包括現場診斷服務工作的相關書面記錄、日程安排、簽到表(由參與方共同簽字確認)、被診斷企業出具的服務商診斷滿意度調查表、診斷圖片等。
(三)形成分析報告
診斷結束后,成交供應商根據診斷情況應向經開區提供專篇分析報告,包括但不限于診斷工作開展情況、經開區企業“智改數轉網聯”現狀(典型問題、數字化應用情況、自動化率等)、優秀數字化應用場景、計劃轉化項目和情況介紹和企業轉型的建議等。
服務時間:提供診斷服務須在2024年12月31日前完成并提交驗收申請,診斷方案服務時限為1年。
服務標準:符合國家法律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