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鐘樓區污染排放控制區溯源排查項目
服務范圍:服務內容包括為認真落實《推進新一輪太湖綜合治理專項行動方案》、《常州市河流水質提升專項行動工作方案》、《鐘樓區河流水質提升專項行動工作方案》要求,以河流水質提升為目標,將主要入湖河流水質達標,壓力向上游傳遞;堅持問題導向,全面開展污染溯源排查;堅持治污治本,不斷深化工業、農業、生活污染治理,形成問題清單,研制整治方案,為提升全區水環境質量奠定基礎。根據《鐘樓區河流水質提升專項行動工作方案》,按照“統分結合、溯改結合、長短結合”的原則,對污染控制區(居民區、工業區、農業區、農村生活污水)內重點河道的污染源及河道內源開展溯源排查,并對污染控制區內的重點河道提出治理方案。
服務要求:
按照《關于印發<常州市河流水質提升專項行動工作方案>的通知》(常政辦發〔2024〕7號)、《關于印發<鐘樓區河流水質提升專項行動工作方案>的通知》(鐘政辦發〔2024〕2號)的要求,以河流水質提升為目標,將主要入湖河流水質達標壓力向上游傳遞,堅持問題導向,全面開展污染溯源排查,堅持治污治本,不斷深化工業、農業、生活污染治理,全面提升全市河流水環境質量。根據普查結果和水質目標,最終形成一河一策整治方案。
(一)主要內容
本項目實施的主要內容包括:河道測繪及排口調查、河道水質檢測、底泥檢測、排口及污染源(節點井)水質檢測;污染控制區(生活區、工業區、農業區、農村生活污水)的溯源排查;三年計劃行動方案;“一河一策”提升方案;即查即改工程實施。
(二)工作要求
1、河道測繪及排口調查
根據規范對河道現狀水岸線及排口(平面位置及高程等參數)和構筑物(河道內管線及截流設施)測繪;河道及兩側不少于10米范圍的航拍視頻及正攝影像圖;水下斷面測量;調查河道排口材質、管徑(尺寸)、形式、類別等。
2、河道水質檢測
采用人工采樣、實驗室分析,根據河道長度,每500米取一個樣;分2個月檢測(汛期1個月,非汛期1個月),每個月晴、雨天各檢測1次,檢測指標:pH值、氨氮、總磷、總氮、化學需氧量。
3、底泥檢測
根據河道長度小于500米取一個樣;河道長度大于500米,取樣點不少于2個(具體取樣位置根據前期調查情況而定),檢測指標包括:
重金屬指標:鎘、汞、砷、銅、鉛、鉻、鋅、鎳;
理化指標:PH、含水率;
營養指標:總氮、總磷;
4、排口及污染源(節點井)水質檢測
4.1 排口水質檢測
針對晴天有水排口,分2個月檢測(汛期1個月,非汛期1個月),每個月晴、雨天各檢測1次,其中:
(1)針對居民區排口,檢測5個指標:pH值、氨氮、總磷、總氮、化學需氧量。
(2)針對工業區排口,檢測金屬9指標:石油類、鎘、汞、砷、銅、鉛、鉻、鋅、鎳,其中,金屬指標可根據工業特征替換。
(3)針對農業區關聯溝渠出水口,檢測3指標:PH值、氨氮、總磷。
4.2 污染源(節點井)水質檢測
(1)針對有水節點井,采取單指標(監測指標:氨氮)連續監測的方式。監測周期視水流量及污染程度而定;
(2)針對工業區晴天有水流節點井,檢測金屬9指標:石油類、鎘、汞、砷、銅、鉛、鉻、鋅、鎳,金屬指標可根據工業特征替換。
5、溯源排查
溯源排查采用CCTV檢測、QV檢測及其他方式等,確保排查準確。檢測范圍包括排水管道及附屬設施等;檢測內容包括臨時封堵、渡水、潛水、降排水、清淤、沖洗、CCTV檢測、出具檢測報告(含影像資料)。暗涵檢測:采用CCTV檢測(漂流機器人或全地形機器人),規格綜合考慮,檢測時墻壁及周邊漏水情況綜合考慮,檢測工作包含氣體測試、強制通風、設備調試、設備下箱涵、箱涵檢測、圖像判讀、設備轉移、清理場地、出具并提交檢測報告等。
6、三年計劃行動方案
方案目標明確,內容全面,計劃詳細,實施性強,確保水質能夠達到提升。
7、“一河一策”提升方案
根據溯源排查的成果,分析成因,提出有針對性的整治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內容:總則、 現狀調查、 問題分析、 治理目標、 主要任務和措施、投資匡算和實施安排、保障措施、相關要求、附表及附圖。
8、即查即改工程
對存在嚴重安全隱患、質量的排水設施進行更換或整治,包括相關措施。
9.項目實施人員及設備配備要求
1)人員配備要求:管道檢測人員(CCTV檢測或 QV檢測)、測量(測繪)人員、注冊環保工程師、注冊公用設備工程師(給水排水)、一級注冊結構工程師、注冊測繪師、注冊造價師及輔助人員若干。
2)設備配備要求:
中標供應商擬配備清洗吸污一體車、CCTV檢測設備(機器人)、QV檢測設備、測量(測繪)設備、封堵氣囊、毒氣檢測儀等。
服務時間:2025年1月底前一次性全部提交工作成果。
服務標準:
1.《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條例》;
2.《城市黑臭水體整治—排水口、管道及檢查井治理技術指南(試行)》(建城函[2016]198號);
3.《室外排水設計規范》GB 50014-2006(2016年版);
4.《城鎮給水排水技術規范》GB 50788-2012;
5.《建筑給水排水設計規范》GB 50015-2003(2009年版);
6.《給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68-2008;
7.《城鎮排水管渠與泵站運行、維護及安全技術規程》CJJ68-2016;
8.《城鎮排水管道檢測與評估技術規程》CJJ181-2012;
9.《排水管道維護安全技術規程》CJJ6-2009;
10.《城市地下管線探測技術規程》CJJ61-2003;
11.其它有關現行國家、地方、行業設計規范、標準及強制性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