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城鎮開發邊界內單元層次詳細規劃 | 1.單元層次傳導落實《常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和各類專項規劃的相關內容和要求;
2.針對不同地類形成不同深度的用地布局方案,加強城市設引導;
3.單元層次將相關管控要求分解傳導至街區;
4.城市更新已成為精明集約綠色發展的重要路徑,五星片區作為鏈接老城廂與鐘樓新城的關鍵融合區域,擬進一步深入開展重點更新片區先行研究,以支撐宜居宜業宜游美麗城市建設;
5.試點區域增加交通承載力分析;
6.用地面積6.5平方公里。 | 100 | 2024-04 | 否 | 否 | |
2 | 鐘樓區城鄉融合交通專項規劃及傳導路徑研究 | 1.對鐘樓區已經編制的相關交通規劃進行評估,如綜合交通規劃、對外路網互聯互通規劃研究等;
2.對國土空間規劃、交通專項規劃及相關專項規劃整合協同,對騰龍大道、中吳大道、軌道5號線等重要基礎設施交通廊道進行協同分析;
3.提出交通與空間組織的優化策略,對騰龍大道、中吳大道、軌道5號線等主要廊道沿線空間組織提出建設與更新模式指引。 | 80 | 2024-04 | 否 | 否 | |
3 | 鐘樓區高新技術產業園無界園區提升規劃 | 1. 根據片區組團,考慮到不同產業的分布、交通流線、公共設施等因素,進一步分區落實明確無邊界設計方向;
2. 從園區濱水景觀、道路景觀、市政設施綠化景觀、公共區域景觀、農林景觀等方面,結合重要交通、開敞空間節點或重要城市道路界面功能形象塑造需求,提出無邊界空間引導措施,營造開放、友好和可持續發展的環境的園區空間形象。 | 80 | 2024-04 | 否 | 否 | |
4 | 鐘樓區已編規劃實施評估及城市體檢 | 1. 評估各類規劃在法定規劃中的落實情況;
2. 評估各類規劃指導實際建設的情況;
3. 評估各類規劃是否需要根據最新要求進行修編和續編;
4. 在規劃評估的基礎上,結合年度城市體檢要求,形成2024年度城市體檢報告;
5. 形成規劃編制評估結論、城市規劃建設體檢報告和對下一階段規劃編制工作的建議。 | 60 | 2024-04 | 否 | 否 | |
5 | 鐘樓區耕地保護專項規劃及行動計劃 | 1. 明確工作目標,嚴格落實耕地保護“國考”“首考”要求,制定以耕地數量增加、質量提升、生態優化、布局優化、監管嚴格的耕地保護規劃體系;
2. 明確耕地保護目標,重塑耕地、永久基本農田、高標準農田格局;
3. 強化分區分類管控,明確耕地保護的集聚連片區域,強化保護策略;
4. 探索永久基本農田布局優化機制,構建高標準農田全覆蓋的永久基本農田格局;
5. 充分摸排耕地補充潛力,摸清耕地后備資源家底,確定可實施區域;
6. 統籌安排各項耕地保護建設工程,明確保護工程建設的類型、位置、規模、時序;
7. 確定近期工作計劃,確保耕地保護專項規劃編制初具成效。 | 50 | 2024-04 | 是 | 否 | |
6 | 鐘樓區低效用地再開發實施規劃 | 1. 編制低效用地再開發試點實施方案;
2. 開展低效用地再開發試點基礎調查:制定低效用地評價標準,明確低效用地評價指標體系,建立低效用地數據庫;
3. 編制低效用地再開發專項規劃:編制具有鐘樓區特色的專項規劃,重點一是明確整治區域、確定整治項目。二是劃定空間單元。三是確定整治模式。四是制定整治策略。五是制定整治計劃;
4. 制定低效用地再開發年度實施計劃:制定年度實施計劃,按照目標導向、實施導向制定每年擬實施的低效用地項目和片區;
5. 制定配套政策機制:重點探索研究低效用地再開發實施意見、低效用地再開發模式、零星低效用地再開發機制、TOD用地機制、成片開發機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利用路徑、批而未供和閑置土地現狀調查更新和處置、全民所有權自然資源征、儲、供、用管理、盤活歷史遺留問題處置等。 | 80 | 2024-04 | 否 | 否 | |